产品展示

东北绿茵老炮儿护航:40 + 王老七带 太子 赵大牛闯江湖结论

深秋的沈阳足球场边,暖气片在看台底下叮当作响,蔡维利(球迷更爱叫他 "王老七")弯腰系鞋带时,后腰的护腰绷带不小心露了出来,和场上赵大牛那双闪着光的限量版球鞋形成了鲜明对比。场边有人打趣:"这老胳膊老腿的,还陪着 ' 太子 ' 跑呢!" 可当裁判吹响开场哨,48 岁的王老七愣是像年轻时在《乡村爱情》片场赶戏似的,在边路跑出了一阵风。

这支被戏称为 "东北世子队" 的明星足球队,本赛季成了辽超联赛的活宝。赵本山儿子赵大牛带着一群东北喜剧明星跨界踢球,本来大伙儿都以为是来凑数的,没想到这群 "业余选手" 还真踢出了名堂。除了赵大牛这个核心 "太子",队里藏着不少狠角色 ——"王老七" 蔡维利年轻时本就是足球爱好者,45 岁的 "老利" 李立君更是踢过企业联赛的老炮儿,俩人加起来快一百岁,却比队里二十出头的小伙子还能拼。

"太子" 这词儿在足球圈有讲究,得是球队青训出来的宝贝疙瘩。赵大牛虽不是科班出身,但凭着一股爱琢磨的劲儿,硬是把喜剧里的节奏感用到了球场上。训练时他总追着王老七问:"七哥,你那 ' 二人转式 ' 过人咋练的?" 王老七就会拽着他演示:"左脚像甩手绢似的扣一下,右脚跟踮脚尖转,当年高峰在工体雪地晃后卫就这招!" 说着就想起 1996 年那场雪战,沈阳老乡高峰在工体把足球踢成了 "二人转" 名场面,那左腿扣右腿拨的绝技,跟今儿教赵大牛的动作如出一辙。

老利在场下总爱念叨自己的老寒腿,可一到赛场就忘了岁数。上回对阵宝马队的关键战,赵大牛在前场被仨后卫围堵,眼看球要丢,老利从边路疯跑四十米接应,接球时膝盖一软差点跪地上,硬是凭着一股子狠劲把球分了出去。最后田娃打入制胜球,全队拥在一起庆祝时,赵大牛特意把老利护在中间:"这球功劳归李叔,他那下传球比小品包袱还突然!" 场边解说都笑了:"这哪是踢球,分明是东北式战术配合 —— 老的带新的,逗哏捧哏全齐了"。

这群跨界球员的训练日常比小品还热闹。王老七教防守时总说:"就像刘能跟赵四抢象牙山承包权似的,贴身紧逼别给空间!" 老利纠正年轻队员射门动作:"脚腕得像拧瓶盖,你那发力不对,跟没开瓶的老雪花似的没劲!" 赵大牛则把喜剧舞台的即兴发挥用到点球上,助跑时突然学宋小宝踱步,把门将晃得直乐,结果轻松破门。范志毅来探班时看得直咋舌:"你们这哪是练球,是把绿茵场改成刘老根大舞台了"。

但真到了较真的时候,老炮儿们的专业劲儿一点不含糊。52 岁的前国脚高峰偶尔来指导训练,看见赵大牛停球总出界,二话不说脱下外套示范:"咱东北球员讲究 ' 球黏脚 ',就像酸菜缸腌渍似的,得让球跟脚有感情!" 王老七在一旁补充:"高峰哥当年在国安,一场球能跑一万二,现在教孩子踢球还这么较真。" 这话让赵大牛红了脸,之后加练到天黑,球鞋磨破了都没察觉。

东北绿茵老炮儿护航:40 + 王老七带 太子 赵大牛闯江湖结论

联赛打到后半程,老利的膝盖积水越来越严重,队医劝他歇几场,他梗着脖子不同意:"当年阎相闯 39 岁还在中超跑全场,我这才 45 咋就歇了?" 这位曾效力过大连实德的老将,身上藏着中国足球的风雨故事 —— 见证过球队解散,经历过欠薪风波,却始终没离开足球场。现在看到赵大牛这样的新鲜血液愿意投身足球,他打心眼儿里高兴:"咱东北足球不能断了茬,得有人把这股子精气神传下去"。

半决赛那天赶上降温,王老七贴了三片暖宝宝才上场。第 73 分钟他在边线铲球救球,后腰旧伤复发,疼得直咧嘴还不忘喊:"大牛快打反击!" 赵大牛带球狂奔时,耳边全是场边 "太子加油" 的喊声,可他脑子里全是赛前老利说的:"带球别学谢广坤瞎咋呼,瞅准空档再传!" 最终他助攻队友得分,终场哨响时,第一个冲过去把王老七扶起来:"七哥,咱赢了!" 老头摆摆手:"你小子记着,足球跟做人一样,得有老带新才转得起来"。

xc体育,XCSport官方平台,xc-sports,www.xc.com

赛后的宵夜摊成了故事会现场。老利给年轻队员讲 2005 年实德夺冠的盛况,王老七插科打诨说自己当年踢球比演刘能还投入,赵大牛则给大伙儿倒酒:"没有几位叔撑腰,我这 ' 太子 ' 就是个空架子。" 远处球场的灯光还亮着,照得这群跨越代际的球员脸上泛着光。就像东北的冬天总得有炉火,足球场上也总得有这样的传承 —— 老炮儿们用经验焐热场子,年轻人用冲劲点燃希望,管他多大岁数,只要踏上绿茵场,都是为热爱奔跑的少年。

发表评论